带你领略临夏的美 临夏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抱罕,后改导河、河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番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年8月22日临夏解放,年11月19日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州内山谷多,平地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米。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6.3℃,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零下27.8℃,年平均降雨量毫米,蒸发量至毫米,日照时数.3小时,无霜期天。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中南部,现辖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一市七县。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横贯南北。在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生活着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22个民族多万各族人民。其中,东乡族、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聚居地的全国独有少数民族。走进临夏,亲近临夏,撩开她朦胧而神秘的面纱,感悟她悠久丰蕴的历史,领略她深厚灿烂的文化,目睹她独特瑰丽的风情,饱览她秀美多姿的风光,您定会惊喜地发现:这是一块神奇迷人的地方。远古时代,华夏大地,黄河暴涨,洪水肆虐,剖腹而生的夏禹,承大任,率民众,凿龙门,辟伊阙,疏“九河”,历经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终息水患,造福苍生。《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这“积石”便是现今临夏州境内的积石关。积石雄关下,遗存至今的“禹王石”,历经岁月沧桑,世事变迁,依然见证着当年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默默称颂着大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不朽精神。临夏是中国花儿两大体系——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的发源地,“花儿”文化经久不衰。“花儿”是流行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是当地各民族中广为流行的口头文学形式。河州“花儿”曲令之多,位列世界山歌之最。在临夏,你可以听到最地道的“花儿”。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山间小道,处处飘荡着“花儿”美妙的旋律。每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歌手云集,人潮涌动,一片“花儿”的海洋。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考察后正式命名临夏州为“中国花儿之乡”,康乐县、和政县分别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前不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在临夏成立并举行了授牌仪式。临夏古称河州,是黄河流域上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地区——大河之州自古以来是沟通中原西域经济、政治、文化的纽带。善于经商的临夏人激活了繁荣的市场。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汇纵横、互补有无,素有“河湟雄镇”之称,名列“陇上八州”之首。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一——河州茶马司就设在这里。多年来,这里茶马互市,商贾云集,南来北往,东进西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赞曰:“东有温州,西有河州。”临夏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遗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发掘出的古动物化石以其数量、品种、规模和完整程度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境内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址鳞次栉比,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彩陶王”,被誉为“中国的彩陶之乡”。全州共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3处。较为知名的有炳灵寺石窟、“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等。这里是民歌“花儿”的发源地,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临夏民族风情浓郁,是古羌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特别是伊斯兰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穆斯林群众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临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7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6.2%。伊斯兰教在临夏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远影响,早在唐代,伴随着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声,伊斯兰教在这里开始扎根,历经宋、元、明、清广泛传播,这里逐渐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繁盛之地。回族是临夏穆斯林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现有62.7万人;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居住地的两个少数民族。临夏穆斯林各民族在衣着、饮食、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和喜好、风尚、禁忌等方面,都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伊斯兰风格,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每年到麦加朝觐的临夏穆斯林近千人,一年一度隆重热烈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临夏穆斯林的传统节日。遍布全境的伊斯兰特色建筑是临夏穆斯林风情的一个重要体现。这里清真寺和拱北(先贤陵)建筑风格独特,主要有中国古典式建筑、阿拉伯风格式建筑、中阿混合型建筑三大类型,现代建筑技术不断融入。境内现有清真寺座,拱北座。独具特色的清真饮食是临夏穆斯林风情的又一体现。不论是三泡台盖碗茶、发子面肠、酿皮子、甜麦子和油炸食品等风味小吃,还是扣牛肉、东乡手抓羊肉、糊羊肉、粉丝鸽蛋、羊肉葫茄等传统菜肴都做工考究、色香味美。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走南闯北临夏人的足迹,临夏清真饮食在祖国各地广泛传播。 河州的茶马互市始自唐宋,兴盛于明代。唐代“始驱马市茶”,时中原王朝与吐蕃各取所需,茶马互易。宋神宗九年,在河州设立官办市场(榷场),市易司专管,招募各地商人交易,后又设买马场,茶马贸易迅速发展起来。金、元时期,统治者来自漠北,战马耕畜不缺,茶马互市一度中断;明洪武七年,河州城内设茶马司,主管“收放茶斤,招易番马”,“万马腾骧,殆成云锦”之繁荣景象,蔚为壮观。茶马司初,公平交易,后推行金牌信符制,垄断买卖,茶贵马贱,官办贸易遂之萧条,时至乾隆年间,撤消茶马司。期间,民间茶马贸易日趋活跃,“南关客栈十八座,四方商贾云集焉”为之写照。茶马互市的持续繁荣,推动了农牧经济的互补发展,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也培育了临夏人“善商”的特长,使临夏地区发展成为西部物资集散的“旱码头”。在开放开发的新时期,古老的“旱码头”不断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临夏国际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博览会 官方指定公众平台白癜风治愈中医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