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团团导读

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在《以史为鉴谋复兴——写在临夏州史话丛书修订出版之际》一文中指出:“这套史话丛书,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临夏地理位置之重要、自然遗存之丰富、历史文化之悠久、民族风情之浓郁、各族人民之勤劳。临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被誉为河湟雄镇、中国西部旱码头,有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儿之乡的美称。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发展信心的重要来源。”今天团团带你一起领略西部旱码头的风采。

西部的旱码头名声大,

工艺毯销到了欧亚,

黄河上长大的河州娃,

尕生意做了个潇洒。

这首流传在河州的“花儿”,形象地反映了河州历史上居“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之要冲,“西部旱码头”进行“茶马互市”商贾活动的盛况。

汉代,自张骞通西域之后,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绸、瓷器、火药、造纸术、茶叶,通过这条传递文明、缔结友谊的通道源源西进,阿拉伯、波斯、中亚一带的天文、历算、音乐、舞蹈、医药、香料、珠宝、汗血马等不断传人中国,“丝绸之路”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彪炳于世。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也是阿拉伯半岛经济、文化的强盛时期。强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相当频繁。据史书记载,从唐高宗永徽二年(年)夏至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年)的年间,大食国遣使到中国通好达36次,波斯派来的使节达20多次。贸易方式有两种,使节的“进贡”与朝延“回赐”和民间的贸易。“进贡其实就是一种做买卖的方式,他们把贡品奉献给中国皇帝,皇帝回赐许多礼物,这些回赐往往远超过贡礼的价值。民间商业活动的范围广、流动性大,不仅在长安,而且在沿海、西南和西北都有。也有不少大食商人沿丝绸之路进入甘肃各地贸易,有的留下来“列市而肆”,“与华人杂处”,“营第宅,娶妻生子”,“愿为唐臣”,这些人被称为“住唐”或“番客”。

宋代沿袭唐人的习惯,仍将宋代来华贸易的大食、波斯、哈刺汗朝的穆斯林商人称为“番客”。西夏控制丝绸之路北路之后,河湟道空前活跃。由于南道沿路人烟国辏集,区域富庶,大食、波斯商人乐走此道。《宋会要辑稿》载:“回鹘因入贡,往往散行陕西诸路,公然贸易,久留不……”“回纥、于阗、甘卢等国人尝赍番货……出熙河路(辖河州)。”(李复《乞置榷桩场》)游师雄知秦州、河州时,将西域商人“抑留于熙河”。秦风路、熙河路、兰岷路都有大量西域商人活动的记载。

《临夏州志》记载:“元代还有不少被称为‘斡脱’的商队活跃在临夏地区。”所谓“斡脱”,就是宫廷和官方提供资金,服务于官廷和官方及贵族的经商者。经商者主要是回族、东乡族等穆斯林,所提供的资金称之为“斡脱钱”或“斡脱官钱”。《黑鞑事略》云:斡脱人经商“多技巧.多会诸国言语,直是了得”。“一铤之本,辗转十年后,其息一千二十四锭”,“朝无担石之信者,暮获千金之利”。目前,临夏存在着大量的“斡脱”地名就是有力的证明。据调查,河州有"斡脱”“科妥”地名45个。其中东乡县最多,有18个,永靖县14个,和政县6个,临夏县4个,积石山县2个,广河县1个。这就是“斡脱”人活动的地名活化石。

明代,河州商业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大超前跨越了。临夏地区有着连川滇、接新疆、通秦陇、达青藏的特殊地理环境,称为"河湟雄镇”,形成颇具实力的商品集散地。

明初,朱元璋设立了河州“茶马司”,是诸多"茶马司"的核心司,每三年征马一次,每次几千匹至上万匹不等。半个世纪间,仅河州地区征马总量达到20万匹以上。每匹马平均以50斤茶计算,茶叶总量可达万斤以上。还有畜产品、农产品的交易。河州设立大市、中市,常年交易,有“番客百户所”“番厂(贸易市场),各县都设有集市。河州成了中原与藏区的枢纽之区。

屯田扚军队(近一万人)与百姓之间也进行茶布与粮食贸易。这个时期的商业贸易,打造了河州经济的"第三次繁荣。“秦陇以西,繁华你道”,“河州遂为乐土”,成了"米多粮贱的富庶之区,成了"上等州”。

清代,统治者对回族残酷的民族压迫剥削从始至终,迫使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人民多次进行反抗斗争。这些反抗斗争,在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下,均以失败告终,如顺治、乾隆、同治、光绪时期都有规模很大的反清斗争,起事失败后则是清廷惨绝人寰的"善后”,对参加过反清斗争的回民及其亲属血腥屠、搜捕,把他们的土地、财产作为逆产加以没收,在政治、法律上歧视他们,“强行移民”,“近城非所宜,近汉庄非所宜、并聚一处非所宜”(《左文襄公全集·卷四一七》,令其到“荒绝无主”的地方居住。生产力遭到破坏,扼杀了经商的条件,一些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据点一一拔除,逐渐丧失了居住和经商的地理优势。

民国初期,交易兴盛,临夏客商云集。据民国23年统计,较大的商户有25家,全系回族,资本估计万元;中等商人家,回七汉三,资本估计万元;小商户家,回六汉四,资本估计24.7万元。到民国32年(年),临夏、宁夏有百货、皮货、山货店铺户,私商人,资金3.5亿元。民国35年(年),甘肃省政府主席郭寄峤指令对临夏商业进行登记,共有工商户家,46个行业,拥有资金2.2亿银圆、资金在10万元以上的字号有26家,主要从事杂货业、布梭业、京货业、木植业、粮食业;资金20万元以上的字号有鼎立成、渊发明、聚盛恒、大义道、太生集、金信和、和生德、海发石、万盛祥等。

临夏商人在外地也有不少商号,如夏河就有同心盟、同心马、义兴马、世兴锡、德兴元、公兴元、天顺祥等商号。这些商号从业人员都会藏语,与当地藏民交易如鱼得水。或以物易物,或收购牛羊皮、牛羊、马匹、野兽皮、麝香、鹿茸、虫草等。

临夏商人还与国外英、美、德等国洋行合作,如新泰兴洋行、聚利洋行、高林洋行、怡和洋行、天生仁洋行等来临夏设庄,销洋货,购羊毛,大大推动了羊毛生意的兴盛。

新中国成立后,年有私营商户户,以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商业活动几上几下,至改革开放后,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个体商户达1.5万户,有5万人经商,注册资金多万元,建成市场多个,集市交易额多万元。与13个省、市、自治区的27个地区建立了协作关系,全国各省市都有河州人在做生意,主要从事畜业、饮食服务业、劳务业等。临夏州内街道上,昔日的杂乱地摊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富丽堂皇的大型商场、专业市场和特色商品街。其中有临夏市北大街民族用品商业街、东校场农副产品市场、桥南综合市场、广河三甲集皮毛茶叶市场。此外还有临夏市八坊集团活畜交易市场,每天有50辆康明斯车的活畜在那儿交易,年交易额近10亿元,每年光交易的活畜就有万头(只)左右。你听,商队的“花儿”又唱起来了:

阿哥的车队砝码大,

千里路一站啦到哈。

牛羊的生意没尺码,

聚金藏宝的临夏。

有谁想到,各种资源较为贫乏的临夏,变成了商品聚汇、万商云集的西部商埠。资源贫乏,却能使全国的各种货物应有尽有;没有森林,却拥有西北最大的木材商场;并非牧区,牛羊皮市场却异常火爆;不产茶叶,却形成庞大的茶叶批发市场。这种神奇,令南来北往的人们惊叹不已。正如《大夏桥碑》记载:“百货辐辏,凡驿使商輶,轩轮蹄之往来,靡不取道而问津于此。”真正重现了“西部旱码头”的风采。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费孝通考察临夏后,由衷地赞叹:“东有温州,西有河州。”

文字来源:《河州史话》、临夏青年

部分图片来源:临风听雨、网络

走近她

了解她

热爱她

这是你不知道的临夏

让我们一起缓缓拉开历史的帷幕

领略真实临夏的迷人风采。

未完待续哦~~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的药方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xiazx.com/lxsjt/2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