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导读 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在《以史为鉴谋复兴——写在临夏州史话丛书修订出版之际》一文中指出:“这套史话丛书,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临夏地理位置之重要、自然遗存之丰富、历史文化之悠久、民族风情之浓郁、各族人民之勤劳。临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被誉为河湟雄镇、中国西部旱码头,有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儿之乡的美称。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发展信心的重要来源。”今天团团带你一起领略彩陶之乡的彩陶风采。 (彩陶王) 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陶器表面上给制了精美的纹饰,考古学家称它为彩陶。彩陶,在没有被考古界发掘和命名前,在临夏人眼里,它叫罐罐,是一种很不起眼的器皿,人们用它盛东西。 年,考古工作者在广河县南山乡半山村发掘了大量的彩陶,据考证是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年,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先生在广河县齐家坪发掘了距今年左右、造型独特的素陶。这种罕见的陶器被冠名齐家文化。 年,在首都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内增添了一件稀世珍品,这就是发掘自甘肃临夏州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有年之遥的艺术精品——被郭沫若命名为“彩陶王”的彩陶罐。 (辛店文化兽首人身纹彩陶壶) 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夏鼐和裴文中先生在广河阳洼湾考古发掘后,根据出土文物陶罐、陶片的特点,正式确立了齐家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地位。 (历史学家夏鼐) 丰富多彩的彩陶陆续被发现,证明了临夏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把临夏的历史一下提到了年前。临夏彩陶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彩陶,齐家彩陶,辛店彩陶和寺洼彩陶几个文化类型。分类的标准,主要是以出土陶器的制作工艺、表面装饰、造型类别、陶土材料等因素为依据。命名则是以陶鼎代表性器皿的出土地现地名命名的,同时也涵盖了同一种类型陶器的其他出土地。比如马家窑文化,是因年首次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发现而得名。马家窑在临夏境内的古遗址主要分布在大夏河、广通河、洮河、湟水、三岔河,以及银川河两岸的二、三级台地上。在这些地方出土的陶器都有某些共同点,从而成了某种类型的标志。 (刘家峡太极广场彩陶雕塑) 临夏彩陶最负盛名的是马家窑彩陶。马家窑彩陶的特点是用浓亮如漆的黑线,在细而光滑的橙色、红色陶衣上绘以纹饰;花纹瑰丽,彩绘多以平行线、曲线、交叉线、同心圆、涡形花纹组成各种图案。马家窑彩陶在半山类型时期达到了制作工艺的鼎盛时期。半山类型因年在广河县半山村发现而得名。半山彩陶除了继承马家窑彩陶的彩绘工艺外,在制作手法、色彩运用、图案纹饰等方面都有了程序化迹象,已有从单件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批量生产转变的特点。临夏马家窑、半山彩陶的主要出土器皿有瓶、盆、壶、钵、瓮等。大部分都以黑线纹饰,底色以橙、黄色为主,除单纯黑线条的纹饰外,还有黑白两色并用的彩绘方法。白色多镶于黑色的圈边,也有的在黑底上缀以白点,黑白对比,画面鲜明生动。图案依据器形设计:细长的壶瓶,多横向分层或雨点状排列;而造型较大者,以互不雷同的花纹多层排列,图案设计整体和谐、统一,有回环往复之旋动感。马家窑彩陶的代表作是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积石山县三坪发掘出土的马家窑瓮(即“彩陶王”)。美轮美奂的马家窑瓮一经出土,便被国家列为一级文物,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年,国家邮政部还将“彩陶王”图案制成纪念邮票,发行国内外,使这一国宝大放异彩。 (半山彩陶) “彩陶王”高49.3厘米,敛口、短颈、阔肩、平底,如倒立的圆锥截体。瓮口处有对称的四只小突鏨,腰部有双耳。彩瓮陶质细腻,造型大方美观,从口沿至腹部用黑彩绘三层花纹。上层图案似河水平缓流动而产生的涟漪,与仰韶文化庙沟底类型相近;中层似汹涌波涛翻卷成层层浪花、激流漩涡;下部平行直线构成了水波恬淡温柔的景。整体图案繁复瑰丽,绘画技巧娴熟,点、圆、波纹、旋纹、直线纹搭配成对称的图,表现出对河水,尤其是对黄河的深刻理解和崇敬。彩瓮出土时,品相精美,成为我国彩陶发掘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荣获国宝称号。目前,为了满足广大旅游爱好者对彩陶的喜爱愿望,临夏州博物馆的文物工作者仿制了比例大小不一的“彩陶王”,作为地域旅游文化纪念品参加各种会展,被社会各界人士收藏。 (齐家素陶鸭嘴壶) 作为马家窑彩陶组成部分的半山彩陶,展现了彩陶艺术的繁荣期。半山彩陶的发现地有临夏州广河县半山村、地巴坪,临夏张家咀,景泰张家台,永靖县樱桃山等地。半山彩陶以华丽典雅为特色,丰富的图案、饱满的造型浑然一体,显得豪华瑰丽。半山彩陶主要以旋纹为主,配置多道平行相间的黑锯齿带和红线纹,突出了旋动感。这一时期还有三角折线纹、贝纹、重弧纹、菱格纹、斜线纹等。主题花纹常饰以疏朗的几何图形,周围又用大面积的繁密花纹来衬托,增强了图案富丽华贵的视觉效果。 (齐家素陶三耳罐) 作为马家窑彩陶组成部分的半山彩陶,展现了彩陶艺术的繁荣期。半山彩陶的发现地有临夏州广河县半山村、地巴坪,临夏张家咀,景泰张家台,永靖县樱桃山等地。半山彩陶以华丽典雅为特色,丰富的图案、饱满的造型浑然一体,显得豪华瑰丽。半山彩陶主要以旋纹为主,配置多道平行相间的黑锯齿带和红线纹,突出了旋动感。这一时期还有三角折线纹、贝纹、重弧纹、菱格纹、斜线纹等。主题花纹常饰以疏朗的几何图形,周围又用大面积的繁密花纹来衬托,增强了图案富丽华贵的视觉效果。 (齐家素陶双耳罐) 齐家陶器以素著称,其陶器发现于年广河县齐家坪。它略晚于半山时期,距今年左右,那是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交替时期。齐家素陶的发现地有七里墩、秦魏家、皇娘娘台等代表性类型。其中以永靖县秦魏家村、张家嘴、姬家川,临夏县莲花大河村出土的素陶最为典型。齐家陶器以素陶为主,陶质细腻,器型多样,多为泥制红陶。主要器型有双耳罐、三耳罐、侈口瓶等,还有象形的鸟形壶、兽形罐。 (齐家坪遗址) 辛店彩陶是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产物,晚于齐家素陶,距今有年左右的时间。辛店彩陶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辛店乡,是我国商周时期分布于甘肃、青海地区的青铜器文化。在临夏州境内以永靖县姬家川、张家嘴等遗址为主。辛店彩陶以夹砂红褐陶或橙黄陶为主,陶土掺入杂陶末与石英砂粒,陶质较为粗糙,表面施有一层紫红色和白色的陶衣。常见的器型主要有双耳罐、盆、钵、豆、鬲、杯等,以双耳高颈罐为代表器物。纹饰常为一对羊角的双勾纹,还有日月纹、禾苗纹、迥纹、涡纹等。黑彩粗线,也有红彩相配,古朴庄重粗犷奔放。尤其是年从东乡县那勒寺乡征集的四耳彩陶罐,高26.7厘米,腹径20.6厘米,口10.8厘米,直口圆底,夹砂粗陶,橙红色,颈肩有两对大小耳,陶表面绘一位猎人手持木棍追逐奔鹿的狩猎图,动物造型姿态生动,是辛店彩陶之精品。 (辛店文化变体鸟纹彩陶壶) 寺洼素陶也是青铜时代的产物。寺洼陶器分泥质和类砂陶两种,多为素面,有橙黄色和红褐色,有简单的刻画符号、图形。主要器型为罐、鬲、鼎、豆等,以马鞍形口沿双耳罐为典型器物。 彩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应农业生产、定居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用具,印证了“神农耕而作陶”的历史传说,显示了远古人类走向农业耕作和定居生活的实际情况。当人类积累了用火经验,了解到陶土具有可塑性和经烧制后有一定硬度的特点后,逐步形成了制陶工艺技术,制作出适应各种用途的陶器。陶器在日常生活中是用来汲水、盛水、贮藏、烹饪的器皿,有在生产活动中做捻线的纺轮、揉皮的锉、狩猎的弹丸、捕鱼的网坠、收割的刀、制陶的拍等工具。 (沙井文化单耳彩陶罐) 彩陶的出现,首先证明新石器时代人类已掌握了颜色的使用知识。早期彩陶多为红褐色,用的是以铁元索为主的着色剂。其次是烧制技术,即火候的掌握和陶窑技术的进步。其三是由最初的手工制作发展到使用简单的制陶工具,如陶拍等,使陶器表面光滑,易绘出流畅飘逸的图案来。在彩陶技术中,我们可以研究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发展的漫长过程。从马家窑彩陶兴盛到寺洼素陶的衰落,我们可以感受到生产技术的进步。从新石器时代演变到青铜时代,陶器的兴衰就是最好的佐证。 来源:临夏青年、《河州史话》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走近她 了解她 热爱她 这是你不知道的临夏 让我们一起缓缓拉开历史的帷幕 领略真实临夏的迷人风采。 未完待续哦~~ 赞赏 长按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