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拜学忠——临夏和平解放立功勋

拜学忠(年7月7日——年12月24日),字子荩,回族,临夏市八坊沙尕楞巷人。年6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临夏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他担任新成立的临夏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年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迫害被退职;年平反昭雪;年4月,拜学忠同志离休,享受地级政治生活待遇。

01

青春年华献教育

拜学忠8岁入导河县公立清真高等小学(今临夏市前河沿小学)读书,16岁考入临夏联立中学(今临夏中学),后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还跟文人马玉清先生讲旧学。后在工作期间又补习高中文史。故他虽然学历不高,但文史基础好。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擅长写作,尤以诗文见长,临夏回汉皆誉为才子。拜学忠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养成主持正义、敢说敢做的德行。早在高小阶段就展现了他的这些品格。年,在他就读小学时,战乱频繁,学校被毁。正值少年的他和同学马如援一起,向达官、乡绅、富户募捐,并在校长张鉴如的带领下,四处筹措资金,捐得银元元,重建了学校。后来校长张心明勾结警备司令马为良贪污学校建筑款。为此,他鼓动学生罢课,反对校长。当受到警备司令恫吓时,他毫不害怕,据理力争,最后校长被撤查。辍学不久,他开始了教学生涯。年,他受聘临夏癿藏小学任教。因教学有方,刚过一个学期,年仅18岁时就被委任该校校长。年任青海循化县小学校长。同年,受临夏回教促进会之托,改组和创设临夏、和政、宁定、永靖四县的回族小学,整顿校产,促进教学。又先后任临夏刘家集、枹罕小学校长。年,由临夏青云校董会派往武威,担任青云校董会视导员。年,帮办武威回民小学。年,任临夏地区各级学校辅导主任,并义务兼任兴华小学教员。年春,担任德馨学校辅导主任。他在教育战线度过10多个春秋,他认为从事教育事业不欺民、不贪污,不图名、不图利,教书育人,乐在其中。十多年的辛勤耕耘,留下了芳香的花朵,直到晚年,一些人还亲切地称呼他“拜校长”。年秋,经程海寰、马雨农介绍,拜学忠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负责在兰州、临夏一带发展盟员,开展活动。该组织受中共西北局指导,陈毅司令员从山东派了一位姓秦的同志来兰州与拜学忠等取得联系,指导工作。他和马雨农负责前盟经费来源的筹措。年6月5日,根据牙含章的安排,曹稷农、汪淑度到他家,介绍拜学忠加入中国共产党。

02

和平解放立功勋

临夏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拜学忠与马济华等地下党员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兵、抗暴斗争。为反抗韩起功在临夏抓兵,他和马济华鼓励济华表兄吉尼哈智,劝韩“不要悖逆人意天道”。韩不但不听,反而将其两个弟弟捉去,吉尼哈智气愤地棍打韩起功,当时轰动了临夏。同时,针对国民党散布共产党要“杀回灭教”“共产共妻”“把所有的富人一律杀光”等谣言,他秘密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揭穿其阴谋。《临夏回族自治州志》是这样记载的:“8月22日,中共地下党员拜学忠等,同回汉士绅张质生、張乐山、拜景星等,在南关清真大寺召集数百人,共商迎接解放事宜。众人公推拜学忠带领3名代表(买景澜、马尚忠、祁寿山),带上欢迎标语,迎接解放军进城。行至黄泥湾红崖村,晋见一兵团二军政委王恩茂,并和代表们行至四家嘴村时,王震司令员和几位军首长赶到,并再次向代表们询问了县城情形,即指示4位代表为部队带路。二军六师首先入城,……临夏宣告和平解放。”临夏沿途人民欢迎解放军为了临夏和平解放,拜学忠冒着生命危险东奔西走。《王震大军到临夏》一书,以河州贤孝的艺术形式,生动地描绘了王震大军解放临夏的壮阔画面。其中有一段提到拜学忠在临夏和平解放中的贡献:穷人们盼着临夏早解放,让河州升起红太阳:希望有个能人前头闯,带领大家欢迎共产党。一位地下党员出了面,深夜出城到西川;联络了民主人士张乐山,商议和平解放古枹罕。这个人叫拜学忠,威望在回汉人中扎下根;解放临夏立下功,人民的县长当了第一任。拜学忠先到了程家川,和王震将军见了面,张质生等人的欢迎团,恭候在大夏河畔的河滩关。从四家嘴到南关,沿途大道上人站满;大军入城把威显,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为了配合解放军解放临夏,拜学忠与马济华等积极了解敌情,研究对策。他们了解到国民党军队在临夏南门城墙上布置了“防卫阵地”。南门外正是市区中心,店铺林立,人口稠密,又有南关清真大寺、大会馆、商会等大型建筑,一旦发生战事,广大回汉人民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损失。他们还了解到,马步芳已下达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负隅顽抗。并张贴布告和发出传单,命令军民坚壁清野,实行“三不留”(即不留一粒粮、不留一间房、不留一个人),还从驻军便衣队中了解到,一些下级军官已经密谋,在混乱中抢劫当时的临夏商业和金融中心——尕瓮圈。面对这种情况,拜学忠和马济华商议,要想办法瓦解敌方上层人士,经过分析,他们计划对马步康做策反工作。马步康当时是临夏专员兼保安司令,此人一贯比较和善,素有“善人”之称。特别是他在任国民党骑八师师长期间,与新四军打过交道,对共产党比较了解,思想比较开明,他不相信共产党会杀人放火,灭回灭教。因此,抗战后马步芳对他不信任,调离了骑八师。年6月,马步芳为了应付局面,委任马步康为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他到任后一直消极敷衍,没有主动搞反共反人民的事。根据马步康的这些表现,拜学忠给时任临夏商会会长的拜景星做工作,由他动员马步康的堂叔父马良做工作。劝他认清形势,为避免家乡父老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也为了他个人的前途,放弃抵抗,弃暗投明。经过马良劝说,马步康虽然没有下决心和平起义,但他明确答应在解放军临近时不抵抗,他带领驻军撤岀,保证不在市区发生战斗,保证他的军队不发生趁混乱抢劫等行为。临夏解放那天凌晨,在解放军临城之前,他带领驻军和部分下属,从西门撤走了。在得到马步康的明确答复后,他和马济华等积极联络地方知名人士,动员群众迎接解放军。当时,还有许多人顾虑和害怕,因为兰州战役正在激烈进行,尚未分出胜负。天上还有国民党的飞机,临夏前后都有马家的部队,东西南三个方向炮声隆隆。在这种形势下,组织很多人去迎接解放军,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8月21日,拜学忠召集亲朋好友几十人在他家聚会,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讲解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大家听了以后,放弃了逃跑避难的打算,并表示一起参加迎接解放军。年8月22日晨,拜学忠和马济华联络回汉知名人士在临夏南关清真大寺开会,共商迎接解放事宜。参加大会的的有中共地下党员、回汉士绅和各界代表人物张乐山、马国珍、杨子高、马良、拜景星、蓝子元、刘子祥、马国汉、宗达天、杨生元等及回汉群众几百人。会上公推拜学忠带领买景澜、马尚忠、祁寿山作为代表前往接头,迎接解放军进城。当他们行至黄泥湾红崖村时,恰逢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政委王恩茂、政治部主任左齐,拜学忠向部队首长说明情况,并汇报了临夏城区形势:聚集在城区的一些敌人散兵还在向西川、北塬方向逃窜,如果解放军快速进军,势必与他们接火,枪声一响,则城内人心大乱,不好收场。建议首长下令前头部队缓行。军首长当即同意代表意见,派人趋前传达缓行军命令。部队与代表们行至四家嘴村时,从后面驶来一辆吉普车,里面坐着一兵团司令员王震、一军军长贺炳炎、二军军长郭鹏等。王震询问了城区的情况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动态,即让4位代表为解放军带路。行至河滩关时,数千名回、汉群众夹道欢迎解放军。解放军第二军第六师首先入城,只见大街上悬挂着许多欢迎解放军的横幅和张贴的标语。群众燃放鞭炮,给入城的解放军送瓜、送水,热情欢迎。就这样,解放军没有费一枪一弹,和平解放了临夏,避免了回汉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同时,和平解放临夏对兰州战役的胜利,乃至整个西北的解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夏解放的当天,王震司令员及其他首长接见了拜学忠和马济华。8月23日,解放军第一兵团在临夏陕山会馆召开各族群众大会,王震司令员就党的民族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作了指示。庆祝临夏解放群众大会(台前讲话者为王震将军)年8月25日25日,为欢庆临夏和平解放,在临夏市东郊场召开了各族群众庆祝大会。时任临夏军管会主任兼临夏行政专员公署专员、临夏专区地委书记的临夏籍老领导鲁瑞林同志,在他的传记性革命回忆录《从马夫到将军》一书,记述了庆祝临夏和平解放大会的实况:“25日,天气十分晴朗。在临夏的东校场,王震同志主持召开了多人的庆祝临夏和平解放大会,主席台上就坐的除王震司令员外,还有兵团副司令员贺炳炎同志、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和政治部主任左齐同志以及临夏地下党的牙含章、马济华、拜学忠、曹福祥、曹继隆(稷农)和我,开始王震司令员讲了我军的胜利形势,又讲了临夏和平解放的意义,当众宣布了西北局的任命;最后还讲了对我们临夏军管会的要求和希望。”当日,拜学忠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临夏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受此重任,他日夜操劳,为摧毁旧政权,建设新政权,尽了极大努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鲁瑞林来临夏时,在临夏蝴蝶楼召见了拜学忠的二子拜泽民,他关切地询问了拜学忠去世后的家庭情况后,深情地说:“临夏刚解放后,你们的父亲在建设政权、巩固政权、恢复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临夏的和平解放中功不可没。”

03

生死置外做贡献

拜学忠和鲁瑞林少将(左一)合影解放初期,临夏民族纠纷问题比较突出。据《甘肃省年大事记》记载,解放初,“由于中共临夏地委在执行民族政策中发生偏差,使潜伏在临夏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分子,勾结地方反动封建势力,利用历史上存在的民族隔阂,乘机制造事端,煽动起大规模的武装骚乱。死伤回汉群众千余,10多万人流离失所,人民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其中尤以临夏县尕新集发生的回汉民族械斗最为严重,称为“尕新集事件”,它是临夏民族问题上的一件大事。事情发生后,惊动了甘肃省委、西北局、乃至中央。最后,在西北局、甘肃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妥善处理了问题,为西北的民族工作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指导了其他地区民族工作。造成民族纠纷突出的原因,主要是掌握了临夏军政大权的一些人,执行了一条“左”的民族政策,错误地以“回民是压迫民族,汉民是被压迫民族”为指导思想开展工作。据杨和亭《临夏专区民族工作》记载:在“临夏黄泥湾、尕新集、尹集区、龙泉区、牙沟、吹麻滩、白杨树、和政四十里铺、大小南岔、上下甘坡、买家集、宁定陡石区、康乐甘沟、东乡甘沟、永靖喇嘛川等地区,草菅人命,随意逼供拷打和枪杀无辜回族群众,制造了计大小八十多处民族纠纷事件。”由于拜学忠积极为党工作,正确处理民族纠纷,引起一些混入革命队伍的坏人的仇恨,甚至发生了谋杀拜学忠事件,事件发生后,驻军十师领导派警卫排长惠存信同志带领解放军战士专门来保护和警卫拜学忠县长,负责将拜学忠在临夏市沙尕塄的家保护起来,门顶上架上了轻机枪,这样才保证了他的安全。临夏民族纠纷问题反映到省委、西北局乃至中央以后,引起了中央、西北局甘肃省委的高度重视。当时西北局书记是习仲勋,甘肃省委书记是张德生,副书记孙作宾。他们得报以后,即于年1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兰州召开扩大会议专门研究临夏问题。在西北局、甘肃省委指导下,临夏党政采取有力措施,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纠正工作偏向,平息骚乱,稳定社会秩序。”年1月下旬,甘肃省人民政府临夏工作团来到临夏。工作团的任务是:慰问临夏各族人民,招抚土匪,消除民族隔阂,整顿民兵。为了妥善解决民族纠纷问题,专区成立了工作团,团长由地委书记杨和亭担任,工作团在八坊召开了回民群众大会,在城内召开了汉民群众大会,听取各界意见,宣传讲解民族政策、省委决定精神,解除群众顾虑。杨和亭率领工作组,协同回汉民主人士在临夏县尕新集13个村庄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大直路村召开了13个村的群众大会。还分别召开了13村的回汉代表会,在会议中诱导启发,加强政策教育,使双方用批评及自我批评的方式反省,并对处理办法,今后回汉互相谅解团结,共同防止坏人破坏等问题,作了两日的反复讨论协商,最后成立了回汉团结委员会,通过了团结公约,并初步讨论了回汉互助团结、肃清匪特,保护难民上庄,努力生产救灾等事情。年4月,甘肃省委给临夏地委书记杨和亭党内警告处分;李仲英被撤职并调离临夏。五十年代的临夏市南门城门年10月17日,以沈钧儒为团长,萨空了、马玉槐为副团长的中央人民政府西北各民族访问团,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马鸿宾陪同下来到临夏。访问团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慰问各族人民群众,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对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宣传《共同纲领》中民族政策,了解各族人民的基本情况和要求。沈钧儒团长为当时临夏地委机关报《团结报》题词:“团结互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合作友爱大家庭。”年,在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大庆时,首任中共临夏地委书记的杨和亭同志前来参加庆祝活动。会后他专程到拜学忠家看望他,两位老人深情回顾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作为过来人,他们感慨落实民族政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希望今后能够以史为鉴,真心实意地搞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把民族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04

发挥余热为教育

年3月,拜学忠同志调省上工作,历任省民政厅民政科科长,移民处处长,省农垦局副局长等职。年调回临夏,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在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拜学忠同志受迫害被退职,并强行迁移到临夏县黄泥湾乡十五里铺村。年,拜学忠同志得到平反昭雪。当时,一位老领导曾动员他出来继续工作。他以“思想不适应形势”为由,急流勇退,谢绝挽留。五十年代的临夏市南关街道年4月,拜学忠同志离休,享受地级政治生活待遇。从文革中退下来以后的二十多年,是他一生中最平静、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到农村后,在那里他度过了五年的农家生活。这段日子,由长期坐办公室到参加田间劳动,经受了生活的磨练。但是,他心情愉快,谈笑风生,和农民们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拜学忠为人正直,严以律已,与人为善,晚年还为一位在职的老领导赠诗,提醒他勿忘根本。“君是盛年我古稀,与君共处半载期。人生殊途总同归,肝胆相照两心知。捞得珍宝护持好,疾病折磨同受尽。晚节相从莫把迷,宦海浮沉亦相似。”年打倒“四人帮”之后,他看到政治清明、适逢孙儿出生,他欣然写到:“瑞霭盈门孙儿生,祖赐嘉名曰‘心平’,大地妖气除欲净,长空清澈几无云。”表达了他当时的心境,从农村迁回城里后,他积极发挥余热,力所能及地做着有益大众、有益社会的事。离休后,仍不忘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经常到学校听课、座谈,了解情况,提出建议。在实施联合国JIP计划中,被前河沿小学聘为家长学校的副校长。(本文为《临夏历史人物丛书》所写内容)(鸣谢:部分文字和图片由拜一民先生提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xiazx.com/lxsjt/62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