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6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对此临夏市积极行动起来,市农业农村局干部走向田间地头面对面为广大农民群众解读文件,为农村蔬菜种植户传递致富佳音。 所谓,春耕备播抓得早,地里庄稼长得好。新春佳节刚过,蔬菜种植户们已悄然开始了农忙。最近一段时间,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蔬菜种植户拦进海从早忙到晚。近日,临夏市农业农村局干部到他家大棚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让他有了致富奔小康的新梦想。 一大早记者走进拦进海的蔬菜大棚内,棚外寒气依然,棚内却温暖如春。架上的西红柿长势喜人,一眼望去红彤彤的一片,拦进海仔细给西红柿秧摘叶除草,忙碌的场景仿佛瞬间唤醒了沉寂整个冬天的田野。 今年55岁的拦进海家中有5口人,多年来和妻子打理大庄村的温室大棚,儿子在外打工,全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是由于自己知识面窄,对于专业种植技术只是一知半解,大棚的收入多年来没有多大变化,这让他很是苦恼,他告诉记者说,今年的收入相比往年稍低一点,除了受天气和市场价格影响,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多年来大棚里种植的蔬菜基本就是西红柿、辣椒、茄子传统的“老三样”,而且一种就是十多年。就在拦进海心里犯嘀咕的时候,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技师王俊来到大棚宣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惠农政策,让拦进海茅塞顿开,信心倍增。一方面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有农业农村局专业农技师的指导,增收致富就不用愁了,他下决心要学习更多的种植技术,走出种植瓶颈,引进一些收益高,效益好,增收快的蔬菜种类,让温室大棚变成致富奔小康的“聚宝盆”。 种植新品蔬菜跟传统蔬菜相比有哪些好处,来自临夏市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技师王俊从人工管理成本到新品种蔬菜产量、市场前景给拦进海算了一笔明细账,并承诺与拦进海有着同样想法的农户,为他们进行种植技术培训,更可以联系到临夏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进行考察学习。 每一项政策的落实,少不了基层干部的宣传引导,有着30多年“三农”工作经验的临夏市农业农村局农技师王俊第一时间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他向记者说道,“自从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后,我市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并安排我们农业技术人员到各村温室种植户,进行中央一号文件宣传,以增强种植户的信心,提高种植户的生产效益,同时我们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对温室种植户在生产当中出现的一些生产方面的问题,施肥方面的、病虫害方面的、灌溉方面和温室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在记者快要结束采访的时候,有商贩到拦进海家大棚外来收购西红柿。拦进海告诉记者等再过几个月把这茬西红柿、辣椒、茄子卖完后,自己一定要尝试把新品种的蔬菜种起来,通过政策和科技带动,做大蔬菜种植产业,开辟自己增收致富的“新战场”。 记者:朱振斌马翠兰 编辑:马孝诚审核:廖魏毅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xiazx.com/lxsjt/65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