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是国家扶贫办确定的“三区三州”脱贫攻坚重点县也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对口帮扶县

  

自年定点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尽火炬所能急广河所需倾注真情实意拿出真招实策投入真金白银从产业、就业、消费到民生、教育不断加大帮扶力度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东西协作答卷

↓↓↓

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累计落实对口帮扶资金2.14亿元。

综观火炬高新区在广河县的扶贫项目,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产业特色鲜明。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厦门火炬高新区发挥自身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丰富的产业资源优势,坚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双轮驱动”,让源自东海之滨的优秀项目、先进理念在广河县落地生根,因地制宜为广河培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

建设一个项目

壮大一项产业

带富一方群众

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累计落户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8个

累计援建扶贫车间23个

吸纳贫困户就业人

△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工作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将对标对表国家扶贫办考核指标,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滚石上山的韧劲,大力开展“绣花式”扶贫,决战决胜广河县脱贫摘帽总攻战役,进一步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再上新台阶,和广河县同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帮扶因地制宜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得知厦门火炬高新区引进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的消息后,在晋江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的临夏市人马丁没有犹豫,立即响应号召,决定回乡创业。双方一拍即合:年10月,马丁的鞋业公司与火炬的投资公司,在广河县合作创办了吉明鞋业,主要生产运动鞋、凉鞋,产品出口中东和非洲国家。 △在吉明鞋业,许多妇女成长为产业工人 “我们工厂目前已经有多名工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8人,妇女占了绝大多数。”

提起工厂现状,马丁的言语中透着自豪。他说,经过培训,工人们已能熟练使用机床,许多妇女也在此完成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马丁又有了设立口罩厂的想法。在火炬高新区和广河县政府的支持下,广河县新善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诞生了。作为甘肃省第一家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公司,新善友为广河县乃至甘肃省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防疫物资保障。“目前,我们已是商务部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白名单’企业,生产的口罩将出口海外。”马丁说。在广河县挂职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干部程勇杰说  “广河县是甘肃省劳务输转大县,火炬高新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火炬高新区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依托在广河县成立的企业——广河火炬联创公司深化产业帮扶,充分把握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帮助广河县引进一批有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人口多、带动脱贫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同时持续强化跟踪,积极送政策上门,确保项目早日见效。

  截至8月底,广河县年新落户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5个(吉明鞋业、步峰鞋业、金康安、新善友、厦临物流),已完成投资万元(吉明鞋业项目),累计带动人脱贫增收。

  在火炬高新区和广河县共同描摹的蓝图中,皮革产业将成为广河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程勇杰说 

 “广河当地有许多农户养牛羊,这为皮革产业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原料,加之污水处理等环保配套的日益健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计划围绕皮革产业这条主线,从东部沿海地区引进鞋业、箱包等下游企业,推动整条产业链不断壮大。”

△在吉明鞋业车间里,工人已熟练掌握制鞋工艺去年下半年,火炬高新区协同广河县三甲集经济开发区,盘活皮毛交易中心6万平方米商铺,建设厦门火炬-临夏广河东西协作产业园,依托皮革、毛纺、商贸等传统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引进福建制鞋、箱包、皮具等皮革产业链下游企业入驻建设扶贫车间,并引导企业就近配套。

△厦门火炬高新区-临夏广河协作产业园揭牌仪式

  产业招商项目的落地,不仅有力提升了当地“造血”能力,更逐步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风向标。一大案例是,今年7月底,在马丁这位“招商员”的牵线下,就有12名企业负责人到临夏考察。

程勇杰说 

 “相信‘以商引商’的作用将日益显现,为广河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转变观念家门口建扶贫工厂撑起群众致富梦想阳光透过新搭建的铝合金玻璃外罩洒进来,照在马克麦灿烂的笑容上。不久前,这名广河县燕之屋扶贫工厂的女工,用挣的钱给家里的走廊添置了玻璃外罩,“有了玻璃外罩,今年冬天,家里暖和了,尕娃们不会冷了。”马克麦工作的燕之屋扶贫工厂,离家只有15分钟的步行路程。

△孩子们在广和水岸花苑集中安置点小区快乐地玩耍,而他们的父母亲就在小区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

走进工厂,只见工人们正在无尘车间里认真地挑拣燕窝。 “以前在家里干农活、家务,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好得很。”

如今,马克麦一个月有多元的工资。

  去年9月,在厦门市和厦门火炬高新区的推动下,燕之屋扶贫工厂成立。工厂就设在广河县大杨家水岸花苑移民安置点,贫困户和其他工人进厂不离家,农忙时节还可以放假。

  △燕之屋扶贫工厂设在广河县大杨家水岸花苑移民安置点

  “工厂目前已有多名工人,建档立卡户占比90%以上。”燕之屋广河县扶贫工厂负责人蔡智兴说,燕之屋扶贫工厂主要从事燕窝挑拣这一前端工序,易上手,劳动强度不大,贫困劳动力在完成安全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后即可上岗。

△“燕之屋”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着 

  精准扶贫,从转变观念开始。据蔡智兴介绍,扶贫工厂除了设有完善的培训课程,还因地制宜探索管理方式

“一方面是实行计件制,倡导多劳多得,另一方面组建丰富基层管理经验的团队,手把手帮助员工成长。”

  蔡智兴说,如今已有多名贫困员工成长为小组长,由这些老员工带新员工,促进了员工观念更新,形成良性循环。“以前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通过到扶贫工厂就业,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增强了他们靠辛勤劳动脱贫的内在动力。”

  燕之屋扶贫工厂二期也开工投产,新增就业岗位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比例80%以上)。至此,燕之屋助力多个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在燕之屋扶贫工厂一期车间内,身着无尘服的工人正在挑拣燕窝

  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支持扶贫车间建设。

火炬高新区依托广河县挂职工作组、火炬联创、广河县人社局等有关部门,针对扶贫车间的设立、生产经营等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引进东部企业、场地支持、设备支持、劳务奖补等方式,支持广河县扶贫车间做大做强。

目前,已累计援建扶贫车间23个,吸纳贫困户就业人,让村民在家门口拥有一份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打造品牌架设多个电商平台当地特产销路更好位于临夏县的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展厅内,摆放着黄芪、花椒、蕨麻、百合干等临夏州当地的各种特产,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特色产品,经过重新设计和包装,实现品牌化转变,并在电商平台的助力下抵达全国各地人们的餐桌。

  △火炬高新区携手中达集团设立的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

  年年底正式开园的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电子商务领域结出的一大硕果,也是火炬高新区携手厦门中达集团在临夏州合作开展电商扶贫的创新举措,园区内设有电商孵化中心、数据中心、农产品深度研发中心及生活配套等。

  过去,由于包装原始、销路单一、缺乏营销理念等原因,临夏州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经过调研与摸索,中达团队意识到“只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年6月,“西有农时”品牌应运而生,在打造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同时,中达团队还开设了多个电商平台官方企业店铺。

  针对临夏州资源有限的情况,中达依托沿海成熟的供应链和电商实训资源,打造“两头在外”的电商扶贫新模式,一头整合供货渠道,一头扩展销售市场。

截至年6月,中达累计为临夏州培训电商人才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

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家,累计销售额突破1.27亿元,稳定就业创业3个月的学员月收入超过0元,个人最高月收入达10万元。

在广河县,电子商务产业同样为推进脱贫致富起了良好的助推作用。火炬高新区立足广河县当地电商园的发展优势,积极搭建平台,完善农特产品名录,一头连着电商平台,一头连着合作社,借助“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与此同时,火炬高新区依托中达电商等优秀电商企业,为广河县培育一批优秀电商人才,预计可带动超户贫困人口脱贫。?以岗代训提升劳务输出水平推动员工快速成长火炬高新区企业弘信电子产业园内,机声隆隆的车间里,来自广河县的沙志龙正在机台设备旁有条不紊地作业。而在几个月前,这位24岁的小伙对生产线上的工作还不甚了解。

  今年4月,火炬高新区依托大型企业集中管理,集中保障的优势,在玉晶光电、冠捷科技的基础上,新增天马微电子、弘信电子等企业作为劳务输转接收企业,既助力疫情防控期间园区用工大户企业复产复工,又保障临夏州建档立卡户实现就业脱贫。沙志龙就是通过劳务输转来到千里之外的厦门,成为弘信电子的一名产业工人。

△沙志龙在弘信电子生产车间内工作“一来到这里,公司就为我们安排了辅导员,手把手教我们掌握工作技能。”

沙志龙此前曾在餐饮行业打工,没有任何工厂作业经验,“刚来时的确有些不适应,但在工友和辅导员的鼓励下,我决定沉下心好好干。”

  就这样,沙志龙从零开始学,如今已能熟练操作机台,所在职位也比刚来时上升了一级,还涨了工资。

“一技在身,生活就不愁了。公司有很好的激励机制,每多掌握一种设备就可以加工资,我打算接下来好好学,争取多掌握一些技能。”

沙志龙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有了清晰的规划。

同样来自广河的马世祥,则在8月初完成从一线作业员到管理岗位的角色转换。“我和妻子一起来厦门工作,我从喷码做起,她在检验岗位。”马世祥说,自己刚来的时候脚有些轻伤,工厂为了照顾他,特别安排了无需长时间站立的工种,“这种人性化的工作安排,让我感受到企业对我们广河工人的关爱。”

  通过以岗代训,马世祥成长得很快。“以前我曾在电子厂打工,但相比之下,感觉在厦门的这份工作收获更多。”开启管理岗位工作的马世祥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肯下功夫,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弘信电子人力行政中心总监卢燕祥说,公司结合为基层员工设计的成长路线和激励机制,为广河来厦员工提供专业化培训,因人施策,分类指导,力争把他们培养成知识型技能型工人。

“下一步,我们也将复制此前和临夏永靖的合作经验,组建临时党支部、工会,通过组织力量提升工人凝聚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广河县人社部门的互动,通过‘订单式’劳务输转,帮助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已接收名以上临夏籍员工来厦就业(含临夏县、积石山县输转至天马微电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名,稳定就业人以上。

在脱贫攻坚大考中

火炬高新区

以造血代替输血

产业帮扶因地制宜

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制胜之道

数字

3万元

  年,厦门火炬高新区继续向广河县投入区级财政资金3万元,主要用于产业招商项目奖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等各领域,为推动广河县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高新区积极落实东西部产业协作奖补政策,截至目前已兑现东西部产业协作各类政策奖励余万元。

2.14亿元

  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累计落实对口帮扶资金2.14亿元。累计落户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8个,累计援建扶贫车间23个,吸纳贫困户就业人。

链接

聚焦精准结对强化社会帮扶

  火炬高新区坚持把社会帮扶作为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动员企业、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在高新区的协调下,高新区企业戴尔公司为广河县三甲集小学和上集小学捐赠4间电教室共台电脑,价值约37.4万元。信息集团、火炬集团为结对村学校捐赠校服、电子白板等物资,折价36万元。

  火炬高新区还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和特点,在原有20个结对贫困村的基础上,新增3家企业结对帮扶广河县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资金万元已全部到位。

  教育扶贫,托起美好未来。今年,火炬高新区新遴选15名广河县贫困学子,开展“精准扶贫·与爱同行—厦门火炬高新区关爱广河学子助学活动”,给予每人每年元助学金。

广河大地火炬亮

小康路上一起走

一起点亮火炬↓↓

厦门火炬高新区新闻信息中心出品

编辑丨李舜

审核丨管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xiazx.com/lxsjt/65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