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心中的好大夫 ——记甘肃省优秀医师、 临夏县马集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铁海云 “铁大夫把我们贫困群众当成亲人,多年来免费上门看病,解决了我的大困难。他来我们乡卫生院当大夫是我们马集镇百姓的福气。”这是临夏县马集镇马集村76岁的老人马夕力麦对马集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铁海云的评价。在近20年的从医生涯中,不知有多少人发出过这样的肺腑之言……年,21岁的铁海云从临夏州卫生学校社区医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临夏县刁祁镇、漠泥沟乡、井沟乡、马集镇卫生院工作。一直以来,他始终谨记“医者父母心”和“无德不行医”的教诲,把它们付诸于职业道德实践中,将自己全部的爱和心血倾注于解除患者病痛和挽救生命的工作中。而这也使他从人才济济的卫生系统中脱颖而出,先后获得“全省优秀乡村医务工作者”“健康甘肃·医者楷模”“全州优秀医师”荣誉称号。今年,他又被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全省优秀医师”。马集镇地处高寒阴湿山区,山大沟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生活条件差,心脑血管、消化道、风湿等各种慢性疾病多发,而在偏远村社缺医少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自从来到该镇卫生院后,铁海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便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在看病下药前总是仔细斟酌,认真对待每一项处置项目、每一份病历、每一条医嘱,尤其在病历书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他写的病历内容格式严格规范,治疗分析有深度、有见解,医院病历评比中评为优秀示范典型。铁海云还自学中医知识,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诊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有些病人家庭困难,家里出现一位重病人就等于降临了一场灾难,如果我们能在为他们解除病痛的同时再减轻经济负担,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也是很有必要的。”铁海云说道。有一天,群众抬来一位路边晕倒的老人,当时患者呼吸困难,病情危急,必须立即抢救,却始终联系不上患者家属。铁海云毫不犹豫地进行治疗,经全力抢救,患者病情得到好转。事后,家属赶到卫生院,拿出几百元现金感谢铁海云,被他委婉拒绝了。他说“:我一名大夫,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救治患者是我的天职。”视患者如亲人是铁海云一直坚持的信条。他会给贫困患者争取免费治疗的机会,也会给他们援助生活必需品,虽然是一些小事情,但患者和家属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有一次,铁海云进村义诊时发现独居老人马米乃双眼有严重白内障,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但老人却身无分文“。奶奶,你放心,你的手术包在我身上。”铁海云一边安慰着马米乃,一边医院。在他的多方奔走下,最医院,免费为老人做了复明手术。现在,马米乃逢人便说“:我这辈子没想过眼睛能再看见,真的要感谢铁大夫!”“铁大夫,你治好我的腿疼毛病,现在我能下地干活了。”“铁大夫,我的胃炎多亏了你那几副中药,至今都没有再犯过。”……随着铁海云在卫生院的声誉越来越好,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他从来没有拒绝推诿过。不管是寒天暑日,还是冒雪淋雨,他都随叫随到,尽力让患者满意。在健康扶贫工作中,他承担2个行政村的“一户一册”帮扶计划填表任务。期间,他多次进村到贫困户家里讲解慢性病治疗及预防知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给贫困户办理慢病卡。疫情就是命令。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铁海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医护人员克服病房不足、条件简陋的困难,临时改建了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带头24小时值班值守,昼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同时,针对马集镇省外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把返乡人员管控作为疫情防控工作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实行包村包户、责任到人,对返乡人员实行居家隔离,认真落实“五盯一”和“六个一”。“杨台村三社惠某某和女儿都在咳嗽,还伴有发烧,请你们过来看一下。”今年2月1日,铁海云接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求助电话。放下电话,他与杨台村的村医取得联系,核对所有居家留观记录后,向临夏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上报了此事,请求县疾控中心疫情救治组人员协助,并立即赶赴惠某某的家。“现在感觉怎么样,咳嗽得厉害吗?”他边询问边测量体温,心肺听诊。经过仔细了解两名患者的情况,他与在场医护人员共同讨论、会诊后,救治组决定暂排除二人新冠病毒感染,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向他们讲解防控知识,提出了康复诊疗建议,叮嘱家属按时测量体温、按时服药,戴好口罩,居家隔离留观。经过20多天的奋战,马集镇外出返乡的名群众都实行了居家隔离,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渠道,极大提振了该镇干部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二十年如一日,在基层卫生岗位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百姓送健康、保平安,铁海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也为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记者刘刚林)编辑:赵聪媛校对:胡妮娜责编:马志涛审核:范海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xiazx.com/lxsjt/74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