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人生有木有,没事跟着导航走! 文│临夏全导航特约撰稿人甘棠 “安拉呼艾克拜尔……”这悠扬的晨礼“邦克”声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此起彼伏,响彻中国“小麦加”上空。整个河州都沉浸在邦克声中,统一在邦克的旋律中。给人浓浓的伊斯兰文化氛围。 这是全世界十三亿穆斯林熟悉的声音,这是真理的号召,这是神圣的誓词,这是催人奋进,追求光明的召唤。伴随着这声音,黎明冲破黑暗,大地从沉睡中醒来;伴随着这声音,穆斯林从酣睡中猛醒,随着邦克声的召唤,沐浴后,从四面八方奔赴清真寺去记主、拜主,完成自已的功修。功修完了回岗位,开始一天坚定而充实的生活。 孜孜不倦的工作,从不懈怠,动与静、忙碌与休闲等诸多哲学探讨的深刻课题,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方式中付诸实施,完美地统一自已的信仰。 这里古称“河州”是中国的西北角,位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的西端,与青藏高原交接的地方。黄河和其支流大夏河从这里流淌而过,与省城兰州仅相距公里。 这里是历朝历代设郡置县之地,是“河湟重镇”。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历来商贾云集,商贸流通繁荣,誉称西部“商埠”,曾是陇上古丝绸之路南线上的“茶马互市”。因而还享有西部“旱马头”之美誉,享誉陇上。 河州被誉为中国的“小麦加”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这里古代是西羌、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各民族聚居之地。据《甘青宁史略》记载,伊斯兰教在“唐天宝后,从西域流入甘肃,其教徒多西域人”。唐代早期就有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留居河州。 宋、元以后,从西域迁来众多的阿拉伯人、波斯商人、工匠、传教师散居八坊及全州各地,与当地汉族等各民族共同生活、联姻,在河州久留或定居。 这些穆斯林作为伊斯兰文化的载体,以自然传播的方式,进行着长期广泛的文化介入和伊斯兰教的逐步传播。据《甘青宁史略》记载,“甘肃回族,以河州为总汇之区”,回族“惟河州为最多,其种类亦最强”。伴随着历史变迁,繁衍生息,河州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东乡、保安、撒拉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聚居区。 河州又是中国伊斯兰教各教派、各门宦的源头,早在明末清初,中国的穆斯林学者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相互沟通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先贤们凭着虔诚的信念和信心,不畏艰险、不怕吃苦、以惊人的毅力,徒步走沙漠,风餐露宿,冒着长途跋涉之艰辛,顶着烈日风沙之袭击,历经艰险,含辛茹苦,千里迢迢,走出无人区,赴麦加朝觐、深造,深钻细研“艾领”。把伊斯兰文明和真理的种子引播到中华大地上。使伊斯兰在河州贫困日月的侵蚀下,久盛不衰,越法光彩照人,更加充满生机,蜚声国内外。 在清同治年间、随着陕、甘、宁等各地的十几万回族因反抗清政府的血腥统治而被赶出八百里秦川之后,迁来河州。光绪二十一年关中两千多户回族又被迁徙河州,与当地汉族等民族杂居融合,使河州回族人口不断增加。 随着回族人被迁徒,中国西部的伊斯兰教学术文化中心从长安转移至古城河州,融合于河州伊斯兰文化之中。使伊斯兰文化在河州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河州自古以来清真寺与拱北星罗棋布;经堂教育十分发达;著名的宗教学者不断涌现;穆斯林群众宗教信仰非常虔诚;伊斯兰文化气氛浓厚,诸多因素使河州形成了浓郁的伊斯兰特色。人们对伊斯兰教的笃信、虔诚以及穆斯林之间的和谐、亲情,特别是“麦加”的伊斯兰文化氛围等特点在这里能明显体验,人们就把自已的这种感受演绎成了大众的认同。 河州,中国的“小麦加”,就这样传播并形成。而这一块平凡又神奇的土地,就是全中国穆斯林注目和向往的地方,是人们心目中的绿洲和沃土,百万穆斯林在这里生活。 这就是古河州—中国的“小麦加”。河州也因此而成为世界伊斯兰教东行道路上的一个名符其实的西北乃至中国的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有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河州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百科全书”。 在历史长河演绎中,伊斯兰教对河州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爱国爱教、孝敬父母、怜惜孤儿、扶贫济困、扶危济困、尊重知识、清正廉洁等。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对于塑造人们的精神情操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就是,河州穆斯林十分好客,待人真诚耿直,宽厚朴实,敬重朋友,讲诚信,重友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知德感恩,形成了勇敢坚定、坚忍不拔、摧不垮、压不弯的民族性格。 河州穆斯林对外地穆斯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他们的生活中体现了穆圣的遗训:“天下穆斯林皆兄弟”。长期以来河州穆斯林实实在在地践行着这一理念。因而,“小麦加”浓郁的伊斯兰氛围成为研究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文化胜地。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商人和实业家。被群众称为马矿务的马辅臣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创办了一批技术先进的民族企业:筹资修建了临夏西川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第一座“飞马”牌火柴厂;第一条商业街(南关新市场),开创了临夏开办工商企业的先河。并捐资修建了第一座大夏河公路大桥。第一次为安置贫困户修建了乐民小区,28座四合院(俗称28院),安置无房贫困户80多户。这许许多多的学者、先贤和实业家对伊斯兰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十多年前《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他轰动一时的新闻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中写到:“河州是中国西北回教圣地。中国西北回教中主要的宗教、军事和政治人物、以出于河州者为多。河州名气、震动着西北各族人之耳鼓。回人听到河州,非常的高兴,这是他们的老家,是他们财产的集中地,是人口的集市地……”。 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研究所,马平研究员在临夏调研时,参观清真老华寺后挥毫题词,写下了“中国小麦加美名天下扬”的赞词。 备注:合作事宜请联系导航哥 (导航哥0)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刘云涛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xiazx.com/lxsly/20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