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界山,是唐僧西天取经经过的第一道国界,出了两界山,就到了鞑靼国境,不再归大唐管辖。此山原名五行山,五百年前从天而降,把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压在了山下。后来随着历史发展,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因是唐朝与西域诸国天然国界线,从而得名两界山。 两界山,图片源自网络 从西游记描述的唐三藏出行时间路线看,他于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大概公元年十月中上旬(具体时间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查一下),时值深秋时节。书中交代,一二日马不停蹄到宝鸡扶风法门寺,又数日,到巩州,明代治所在甘肃陇西县,又两三日到河州卫,明代河州卫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市,临夏在陇西西行公里左右。这样算来,唐僧一行大概走了七八百公里了。唐僧正是在这遇到了寅将军、熊山君和特处士三妖,两个随从被吃,随后在大山深处遇到了刘伯钦,也就是两界山下的猎户,并在这里发生了斋饭风波。 刘伯钦,网络来源于图片 何为斋饭风波?唐僧随刘伯钦回到了山庄,晚饭时,刘伯钦安排了几大盘烂熟虎肉招待唐僧,出家人当然不吃荤菜,你看刘伯钦怎么回复:“长老,寒家历代以来,不晓得吃素;就是有些竹笋,采些木耳,寻些干菜,做些豆腐,也都是獐鹿虎豹的油煎,却无甚素处。有两眼锅灶,也都是油腻透了,这等奈何?反是我请长老的不是”,这段话很有意思,按说猎户会经常到城里的集市去拿猎物换些米面粮油和日常生活用品,不说见过大世面,最起码的和尚不吃荤的常识应该知道。可是他偏偏一无所知。而你看后来,收了孙悟空借宿陈姓老者家的时候,书中交代:“这老者颇贤,即令安排斋饭”,你看,刘伯钦和老者都住在两界山脚下,不过一个东一个西罢了,对佛教的知识素养明显不同,生活环境相似,见过的世面应该也差不多。那么是什么情况造成二者认知差异呢,其实跟初唐时期唐朝与西域各国的宗教政策有直接关系。 初唐时期,李唐王室认为自己是老子后代,利用道家文化来维护封建统治,以进一步公估李唐皇权。唐高祖李渊建国后,马上宣布道教为国教,地位在儒教和佛教之上,为三教之首。唐太宗李世民延续了高祖时期的宗教政策,尊道抑佛,假如不是地藏王菩萨借机设局让李世民阴曹地府走一圈,李世民哪能知道要做个佛教的水陆法会来超度冤魂。而此时的鞑靼国,我查了下西域各国的历史,贞观十三年唐朝西部接壤的应该西突厥汗国,两界山离吐谷浑和吐蕃管辖区域的距离都不太远,西突厥汗国主要信奉萨满教,佛教、拜火教和摩尼教也都有发展,大汗也很重视佛教作用,吐蕃和吐谷浑主要信奉佛教,因此,两界山西侧山脚下的陈姓老者对佛教的认识肯定会较东侧唐朝疆域内的一个猎户充分,这就讲得通了。 初唐时期的疆域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读西游,交朋友,欢迎朋友们点赞、转发、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