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46113.html 临夏,州、市、县同名,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划。 就像你在临夏大街上,喊一嗓子“二洒”,同时回过来三个头。 临夏州相当于地级市,下设七县一市。 临夏市是个县级市,临夏县当然是一个县。 三个临夏,让外地人一脸懵逼,像看着同一窝花花兔。 左看右看一张脸,眼睛鼻子也差不离。 老大、老二、老三,傻傻分不清楚。 对于当地人,那是尕碟子里倒水,一眼看透。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错的码子大了。 在这里,要给广大外地朋友们报告一个好消息: 据媒体报道,为解决临夏州、市、县同名给日常行政运行和群众带来的不便和麻烦,特启动将临夏市更名为河州市的行政区划更名工作。 临夏市东区街道办事处,还召开了临夏市行政区划名称变更调研座谈会。 至于参会的代表们赞同不赞同,反正我四蹄赞同! 以前我和几个哥们一起吐槽: 枹罕,河州,导河,临夏。 从古到今,临夏一直改名字,最好听的,还是河州。 那么她的名字,是怎样一步步变难听的? 同志们,来,追光灯请打到多年前。 夏商周和春秋时期,这里居住着西羌等古老的民族。 在大夏河(古代叫漓水)边,西羌人逐水草而居。 他们披头散发,穿着兽皮,手里拿长矛,打野猪,播五谷。 到了战国,这里叫罕羌候邑,盘踞着一方诸侯征战杀伐。 秦始皇毫不手软,果断把这儿吞进大秦帝国的版图。 他设置了枹罕县,属于陇西郡。 枹罕是个好名字,意思是鼓槌的声音很少,寓意和平。 但是谁能想到,这里却征战不断,水深火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枹罕县也不例外。 敦煌人宋建在枹罕建国立都,自称河首平汉王。 曹操很生气,一言不合就要动刀子。 他派夏侯渊到枹罕,把宋建给老鹰捉鸡一般装进了毛蓝口袋。 东晋十六国时期,这里再次成为王图霸业的火药桶。 鲜卑族首领乞伏炽磐,把西秦国都从榆中迁到了枹罕。 此后的年,这里成为霸主们嘴里的肥肉,你争我夺不松手。 成王败寇,西进东退,千里草,何青青,无鸡鸣,多白骨。 公元年,隋文帝杨坚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登基第三年,他就把枹罕郡改为河州。 河州,大河之州,多么富有诗意,磅礴大气! 当时,人们误以为大夏河就是黄河的源头,于是把这里叫做河州。 直接以“河”冠名,能享受这种超豪华待遇的,仅此一例。 我还没听说,全国有哪个地方也曾经叫过“河州”。 年,袁世凯当带头大哥的北洋政府,浓墨重彩登上了舞台。 这一年,河州改名为导河县。 这个名字,改的还挺有文化,为什么呢? 因为《尚书》说了,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 这里是大禹导河的源头,蹭个古代大猛人的热度,靠谱。 年,民国政府的摇把,捏在南京蒋介石的手里。 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这一年导河县改为临夏县。 临近大夏河,就是临夏,临近洮河,那就叫临洮。 我的天啊,这创意,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哇! 江州、河州、湖州、海州,现在保留下来的估计只有湖州了。 为什么,因为湖州人家有笔啊! 河州,只存在于古代典籍和老人们的口中。 如河州花儿、河州平弦、河州包子,你叫临夏包子就怪别扭。 老兰州人,也习惯说“河州人”,不客气点叫“河州鬼”。 拉拉杂杂谝这么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我觉着,河州,就是比叫临夏好听,还有文化。 旦公子心中一荡,转发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