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临夏州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临夏州副州长、州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方太介绍年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 甘肃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刘伯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临夏州副州长、州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方太介绍年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据介绍,年临夏州狠抓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整合涉农资金27.8亿元,全年脱贫人口11.22万人,实现贫困村退出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97%,临夏市实现脱贫摘帽。 此外,临夏州大规模推广“粮改饲”,种植饲草玉米29.9万亩,全贮黄贮83.7万亩,加工饲料.1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0%,探索出了“粮饲兼顾、草畜配套、以种供养、农牧互促”的循环农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新路子,增加了种养殖效益。全面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特色种植产业,新增推广蔬菜、林果、中药材、百合等特色种植.91万亩。建成扶贫车间个,吸纳就业人,月工资元左右,实现企业发展和群众增收。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落实厦门帮扶资金4.75亿元,实施援建项目个,落实中石化等单位定点帮扶资金1.0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4个。 抢抓“三区三州”扶持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旅游、食品生产民族用品加工、劳务“三个百亿元”产业 年,临夏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州完成生产总值.35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9.24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16.54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居全省第1位,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7.03%、增速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88亿元、增长8.1%、增速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降幅不断收窄,同比下降1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9%,增速居全省第1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 全州共实施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个、完成投资.5亿元。兰洽会签约项目个、签约资金.58亿元,开工建设个、到位资金55.01亿元。 抢抓国家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的重大政策机遇,围绕基础设施短板谋划重点项目个,总投资.1亿元;围绕十大绿色生态产业谋划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大力发展旅游、食品生产民族用品加工、劳务“三个百亿元”产业,建成刘家峡国际滑翔营地、临夏市茶马古市民俗风情旅游街等项目,承办了省运会、省残运会,举办了临博会、牡丹节、全国高山滑雪巡回赛(松鸣岩站)、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永靖站)等重大活动,冬季冰雪游、体育竞技热和临夏旅游持续升温,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在我州举办“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活动,国务院和省政府通报表扬了我州八坊十三巷旧貌换新颜、城中村变身文旅新地标的典型事例,黄河三峡荣膺“最具影响力景区”。 围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全州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39亿元 严守环境保护基础底线,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整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绿盾专项行动督查反馈问题,持续开展沿库沿河沿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整治改造燃煤锅炉台、土炕土灶小煤炉3.81万户、餐饮油烟设施家,建成3个省列园区污水处理厂和临夏市、临夏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完成营造林42.71万亩,新建绿色通道.6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10.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2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土地利用和风貌控制,推进市县和重点集镇道路、供水、供气、供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和农村拆旧排危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和物业管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州接待游客.61万人次、同比增长3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39亿元、增长37.03%。 推进食品和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技改项目54个、完成投资10.5亿元,临夏经济开发区和广河经济开发区新引进企业8家,培育新增规上企业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成立砖雕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食品和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业完成产值45亿元、增长12%。推进劳务精准化培训和组织化输转,全年输转劳务50.8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0.23亿元。我州“三个百亿”产业在第六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荣获“民生示范工程奖”。 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支出.4亿元 年,临夏州全年民生支出.4亿元、同比增长30%。争取落实资金5.4亿元,全面完成省列10件实事。 优先发展教育,永靖移民中学创建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康乐县、和政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医院提升改造,省级8医院组团式帮扶我州8医院,建成县级区域医学中心21个,薄弱学科34个,成立19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成个乡村两级体育健身设施。实施了投资2亿多元的农村宽带提升项目,行政村4G、光纤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投资18亿元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实施了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和93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分别提高6.3%、7.6%和7.6%。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6.6万人,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户,和政县被列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实施棚户区改造户。全力抗击“7·18”暴洪灾害,扎实开展应急抢险、地质灾害防治和恢复重建工作,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记者提问央广记者:临夏州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脱贫攻坚是临夏州的重中之重,今年州上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要采取哪些措施?如何保障? 王方太: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们围绕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综合考虑贫困退出考核指标实现程度,确定了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永靖县、积石山县5县摘帽,个以上贫困村退出,1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 主要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一)强化创新理论学习,坚定脱贫攻坚信心不动摇。党的创新理论是破除认识迷雾的思想灯塔,是引领实践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针对甘肃的重要批示指示及讲话精神,是指导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教材、思想宝库和根本遵循。 (二)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逐项对标落实。一是突出教育扶贫,加大控辍保学攻坚力度,二是突出健康扶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三是突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危房鉴定核实,四是着力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三)狠抓产业扶持培育,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一是发展种养加延链产业,二是发展光伏扶贫,三是开展旅游扶贫,四是科学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五是推进就业扶贫。 为保障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二是持续加大协作帮扶力度,三是着力加大精神扶贫力度,四是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经济日报驻甘记者:围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今年临夏州在文化旅游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王方太:去年,临夏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2家,完成机构数个;旅游接待人数突破万人次大关,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6亿元,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这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巩固和提高发展成果,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是用文旅产业项目建设筑牢高质量绿色发展之基。高质量推进《临夏州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专项行动计划》落实。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全面启动应急广播体系、广河县齐家坪遗址文物保护利用等10个文化旅游提升项目,借助“中国光彩事业临夏行”活动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提升2个大景区和16家A级旅游景区质量,加快新业态旅游产品开发。 二是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之本。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州档案馆美术馆老干部活动中心、县市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和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高质量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工作和“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慧博物馆”以及全州文物安全监管执法平台建设,提高州、县电视覆盖率,让文旅产业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百姓。 三是用文旅产业扶贫成果印证高质量绿色发展之效。深入实施临夏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继续发挥和推广“旅游+扶贫”“非遗+扶贫”等成功经验,加快州、县“非遗扶贫工作站”和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个农家乐建设,全面启动州级和3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扶贫公益规划,力争带动1.4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或服务乡村旅游实现脱贫。 四是用文艺精品剧目创作提升高质量绿色发展之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计划组织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加工提升大型精准扶贫花儿剧《布楞沟的春天》,做好赴京演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组织协调开展省内外精品剧目展演活动,提高送文化下乡,书画展、花儿会等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全面反映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五是用创新宣传营销手段塑造高质量绿色发展之品。借助“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联盟”和全省整合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临夏旅游宣传矩阵,做响叫亮“观山水美景、赏河州牡丹、游八坊民居、享冰雪激情、听临夏花儿、品民族美食”的旅游品牌。 甘肃日报记者:在脱贫攻坚中,针对因病致贫、返贫等问题,临夏州在健康扶贫方面有什么措施? 王方太: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我们将举全州之力抓健康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努力实现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小病、常见病能看得起,得大病也能确保全家吃穿不愁,不能因病导致吃不饱、穿不暖。 (一)精准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继续落实好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缴费补贴、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健全贫困群众医疗兜底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到0年力争达到30个病种。把患地方病及耐多药结核病的建档立卡户病人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 (二)精准落实“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突出重点人群,做细做实慢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和一人一策签约服务,将结核病、地方病患者全部纳入签约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和“一人一策”工作质量,解决“签而不约”、“一人一策”不精准、制定后不落实等问题。 (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做实“组团式”整体帮扶,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四)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水平。全面落实妇幼健康项目,农村妇女官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扩大到所有贫困县,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五)加大传染病防治和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围绕安全与急救、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科学健康观、健康生活方式、营养膳食与合理膳食、心理健康等重点方面,全面加强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切实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力争从源头上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来源:甘肃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xiazx.com/lxsrk/62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