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导读 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在《以史为鉴谋复兴——写在临夏州史话丛书修订出版之际》一文中指出:“这套史话丛书,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临夏地理位置之重要、自然遗存之丰富、历史文化之悠久、民族风情之浓郁、各族人民之勤劳。临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被誉为河湟雄镇、中国西部旱码头,有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儿之乡的美称。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发展信心的重要来源。”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河州牡丹,历史悠久,名冠三陇,河州有小洛阳之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称道。今天,团团就带大家领略临夏牡丹的芬芳,感受大美临夏之风采。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早在多年前,河州就有栽培社丹的历史记载。金代塞葬群已有河州牡丹砖雕。 河州牡丹品种繁多,有河州粉、姚黄、魏紫、雪花梨、佛头青、朱砂红、花二乔、绿蝴蝶、玛瑙盘、玉壶冰心、金花状元等余种,遂有牡丹之乡和“花城小洛阳”之美誉。近年经民间花艺师以及农艺栽培的先进科学试植,新品种层出不穷,俏奇名称就连两鬓斑白的资深老花师也是“搜肠刮肚无言辞,膛目结舌直瞪眼”。 河州紫斑牡丹,因花瓣基部有红、紫、黑色的放射斑而得名,成为中国临夏特有的牡丹品种,曾获中国第三届花卉博览会铜奖,名冠全国。紫斑牡丹在临夏大地繁衍生息,它们是河州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寄托。河州紫斑牡丹是西北地区的文化遗产,它就像化石一样记载着河州人栽种牡丹的悠久历史,传递着河州人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体现着迷人的神韵。 河州人钟情于牡丹,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植牡丹。走进河州人家,不论城乡,不管贫富,不拘大小,河州人家的庭院中总能看到牡丹的身姿,或一株、两株,或满园皆是。花开时节,不论行走在河州的城中小巷,还是穿行在乡间的村落民居,空气中弥漫着牡丹花的迷人芳香,令人心旷神恰。河州人豪爽好客,故河州自古就有闻香推门而入赏往丹的习俗。当你情不自禁推门而入时,会看到脸上堆着和牡丹花一样灿烂笑容的主人的迎接。几句寒暄过后,如果你和主人投缘,便可以和主人一起赏牡丹,品香茗,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河州有较大规模的牡丹园百余处,其中在临夏市辖区内的临夏红园、东郊公园、古河州酒厂、州农校、折桥陈马、振华牡丹园等,因品种繁多,花色艳丽,游人众多而著称。 每年四五月间,在河州城乡庭院,牡丹竞相开放,有的呼之欲出,有的含蓄羞涩,有的端庄妩媚,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单瓣的牡丹宽大平展如蝴蝶,重瓣的牡丹拥挤稠密如绣球。她们或类皇冠,或似阁楼,有的袅娜而绽,有的含苞未放,枝丫有高有矮,直斜聚散,或憨卧丛中,或傲然挺立。微风过处,枝曳花颤,如慵懒梳妆的艳娇娘,又如临窗而立掩口浅笑的美娇娥,雍容华贵。人们齐集相约、互邀观赏、走街串村、浪山游园,品评观赏着花韵独具、国色天香的牡丹,沉浸在一片芳香氤氲之中。“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看花人摩肩接踵,赏花品花,拍照留影,如醉如痴,流连忘返,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紧衍生息在这块热土上的各族人民爱牡丹、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雕牡丹、画牡丹蔚然成风。砖雕、绘画、文学、音乐、戏剧、歌舞、服饰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比比皆是,出现了大量以牡丹为题材的砖雕、雕刻葫芦、摄影、诗词、美术等艺术作品。 以牡丹为题材的砖雕更受河州人的青睐,厅堂裙板、影壁、门楼大都刻有牡丹图案。牡丹与其他吉祥植物图案的组合也大量出现在河州人家的庭院和公园的雕刻中:如牡丹与芙蓉、牡丹与长春花表示“富贵长春”;牡丹与海棠象征“光耀门庭”;牡丹与桃表示“长寿、富贵和荣誉”;牡丹与水仙是“神仙富贵”的隐语;牡丹与松树、寿石又是“富贵、荣誉与长寿”的象征;牡丹还常与荷花、菊花、梅花等等画在一起,象征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所开的画。 河州花儿中以牡丹比喻女性美丽,表达对女性赞美的歌词不胜枚举,如“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白牡丹白者耀人里,红牡丹红者破哩”。还有用牡丹表达爱情的歌词,如“尕妹是才开的红牡丹”,“若要我俩的姻缘散,清冰上开一朵牡丹”。 河州牡丹集中体现了河州人的审美情趣,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已成为临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着河州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年开始,临夏市在建设依山傍水生态园林城市中,决策者们独具慧眼,把建设十里百亩牡丹长廊确定为大夏河风情线的重点工程来精心打造。东西总长6.73公里,用地亩,绿化总面积15.4万平方米的牡丹长廊,汇聚了9大色系近个品种、1.7万株精品社丹,成了社丹的大观园。年在建设开通市县快速通道河州大道之上。市政府还积极鼓励公园、企业、私家宅院广种牡丹,发展牡丹产业,投入资金帮助合作社建设牡丹繁育基地,鼓励园林技术人员开展牡丹药用、食用价值研究,举办牡丹文化论坛,邀请省内外专家会诊把脉,建言献策,收到显著成效。东郊公园牡丹园、红园牡丹园、古河州酒厂牡丹园、百花家园牡丹园、振华牡丹园、袍罕王坪牡丹园成为享誉省州的牡丹园林,私家宅院牡丹园越来越多。临夏市现有牡丹种植面积多亩,总株数达几十万株,品种达多种,以紫斑牡丹为代表的名品达百种之多。截至年底,已发展成三十里文化牡丹长廊。东起折桥湾,西至北滨河西路(河州大道)临夏市县交界处,全长17.98公里,绿化总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中绿化带面积24.37万平方米,分车带面积8.13万平方米,是临夏市最长、最富有代表性的绿色生态长廊。 春末夏初,走近三十里牡丹长廊,便有一股清新、高雅、馥郁的香风迎面扑来。三十里长廊,花光摇曳、花影绰绰、熙熙云集、容容冶冶、万紫千红、撩人心绪。一层红光,一抹绿色,一层紫雾,一抹艳霞,变幻着、摇动着,使人心旷神怡、眼花缭乱,真有一种“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的意境。那花香汇成一股喷香醉人的浪潮,直向人扑鼻而来。浓浓淡淡,时断时续,一浪一浪地冲击着人们的心扉,不由人翘起鼻翼一嗅,再嗅,感叹“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踏着砖铺花径,凝神赏花,几百丛牡丹,上百个品种,千姿百态无一重复,万香神色无一雷同。一株株仪态万千,婀娜多姿,一朵朵活如鲛绡,娇媚无限;似雾彀,像薄绢,赛棉缎。翡翠般的叶子泛着碧油油的色彩,阳光洒在上面形成一个个晶莹光斑。造化的巧手,种花人的匠心和汗水,在这里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三十里百亩牡丹长廊的建成唱响了“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的华美乐章。多姿多彩的牡丹花映红了古城河州,浓郁的牡丹香传。千里。从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牡丹旅游观光节和河州牡丹文化节。牡丹文化已成为临夏市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备受有州内外广大游客青睐。牡丹文化旅游观光节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年提高,累计接待的旅游观光客已达数百万之多。五月到临夏看牡丹已成为观光客的首选之行。五月花开时节,三十里牡丹长廊牡丹竞放,游人如织、万人空巷,人们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无论是从雪域高原、省城兰州,还是从州内偏乡僻壤赶到临夏市的人们,无不为河州牡丹所倾倒,使临夏市真正成了一个有特色的城市。 一首河州花儿唱出了河州牡丹的不同反响:”好绸缎出在苏杭州,好牡丹出在了河州。”在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河州紫斑牡丹大放异彩,在“特色牡丹组”的评选中,牡丹品种“玉壶冰心”获得银奖;在“西北品种群”的品选中,牡丹品种“金花状元”获得铜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河州紫斑牡丹走出甘肃、走向世界,为世人所识。 本文文字取自《临夏市史话》,主编:范宝平 视频来源:柏果影业 部分图片来源:临风听雨、网络 编辑 熊军 共青团临夏州委赞赏 长按白癜风医的好吗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