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去过南疆的人,一定会知道喀什这个地方;去过喀什的人,也一定会知道喀什古城这个地方。而在临夏,有一个地方跟喀什古城的建筑风格非常相似,它就是临夏八坊十三巷。

临夏这个地方可能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临夏古称河州,知道河州的人,还会知道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而“八坊”和“河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其中的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想要了解到最地道,最淳朴的民风,八坊十三巷肯定就是一个必要的选项。

走进八坊十三巷,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房子都比较的新,好像少了一点时间的沉淀。其实这里的建筑都是在原有回族聚居区的房子改造,翻新而成的,一样具有回族特色。追溯到历史,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因此,临夏八坊的古建筑是回族前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演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焕然一新的八坊十三巷。

八坊十三巷分为滨水休闲区、院落休闲区、原生风貌观光区、创意工坊区、文化博览区、民俗风情区等8个功能区,保护了八坊十三巷基本地理格局和民居文化风貌。

随意的行走在这古巷里,也成了你眼中的一道风情。

每一寸光阴都是故事,故事里一定藏着你与她与他的风情。风轻云淡的日子里,把尘世写成一阙荡气回肠的词,用镜头绘成一幅气壮山河的画,在这里行走,遗留的凝固的瞬间便是唯一的回族风情的影像。

八坊民居大都是多以四面合围、对称封闭式的小型四合院为特征。这种四合院有大有小,依据主人家的经济实力而定,而且大都讲究中国传统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修有三间堂屋,两侧各修有耳房,院子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厢房三间,实际上是一明两暗,中为阳,两旁为阴,非常的讲究。走在八坊民居胡同里,我发现家家养花,每户多以四面合围、对称封闭式的小型四合院所居住。阳阴有致,南北和谐。我特意注意了一下,这里的房屋建筑讲究对称、均衡格局。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独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数富裕人家还建有偏院、车马院或一进数院式的,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在人们眼中渐次展开。

老人们健康的气质,随意在街上走走,你都会遇见这样的风姿。这是一种独有的风情,鬓发如雪,却没有苍老了谁的容颜,其实,人不用刻意去想感动谁,做一个阳光的人,心态平和,自然你就是一道风景。

在这里,看到的完全就是老百姓生活祥和的景象,干净整洁的街道,并没有人山人海的游客,基本都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回族民居,他们或是成双成对的老夫妻,一起到附近的市场买菜;或是大学时的老铁,一起坐在长廊下侃大山;或是一帮纯真的小孩,穿街过巷,打打闹闹。没有接触之前,远看着带着墨镜的他们,貌似有点严肃,毕竟黑色镜片下隐藏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眼神我无法判别。当鼓起勇气过去跟他们聊天的时候,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的热情,合照的时候还不忘哈哈大笑,看来他们也是一对可爱的老顽童。这里的生活节奏安静而又惬意,无论是男女老少似乎都较少有生活的压力,而他们生活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可能很多人还会对八坊十三巷的由来非常好奇,八坊又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据史载,早在唐朝就有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在八坊一带来往经商、传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兰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穆斯林聚居区,因此得名“八坊”。所以现在走在每一条街道上,抬起头,你都会看到不远处就会有一座清真寺,所以我把称为“一条被清真寺包围的古街道”。其中这八坊分别是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十三巷则是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街巷组成。

身临八坊,感受着这老街的风情,也见证了她的发展历程。这里是一个汉回藏交流的窗口,汇聚了茶叶、陶瓷、古董、服饰、刺绣、地毯、羊毛毡、葫芦、砖雕、泥塑、微雕、土特产、美食等临夏最有特色的产品,吸引着社会各界交流与观赏。这里,山是风情,河是风情,云是风情,风是风情,花也是风情。那么,人,亦是一道独有的风景中的风情.......

八坊十三巷——它如同临夏人们所喜爱的花儿,正在成为古老临夏一张崭新名片。

临夏热点精选推荐

临夏热点热门推荐

1、在临夏就算你再有钱千万别惹这8个人,最后一个谁都惹不起

2、临夏人假期要结束了不开心?别急,还有更伤心的…

3、国庆借车又出事了,车主当场崩溃,临夏人注意

要知道临夏小微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偏方
中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xiazx.com/lxsjt/6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