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距今年前后,以甘肃秦安大地湾为代表的渭河流域先民成功地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彩陶,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

甘肃是中国彩陶的故乡。甘肃,其彩陶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端,终结于青铜时代晚期,历经多年的漫长岁月,是中国彩陶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甘肃先民以精湛的技艺制作出一大批璀璨夺目的艺术珍品,也为甘肃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宽带纹三足钵大地湾文化秦安大地湾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甘肃彩陶的初始期是大地湾文化,秦安大地湾遗址号墓出土的一个宽带纹三足钵,口径27.5厘米,高12厘米。造型独特,敞口圆腹,底附三足;中下腹饰整齐的交错绳纹,口沿内外均饰一圈红色宽带纹,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彩陶。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仰韶文化早期秦安大地湾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秦安大地湾遗址山下中心区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史前时期集彩陶造型、绘画艺术于一身的杰出艺术作品。该器物口径4.5厘米,高31.8厘米,底径6.8厘米。细泥红陶,圆鼓腹,平底。两侧器耳缺失,上腹开裂。器口为圆雕头像,短发齐额,五官端正,挺鼻小嘴,面庞秀丽。瓶体从上到下饰三层大体相同的黑彩图案,每层图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两个弧边三角纹构成圆圈,内中填充弧线和垂弧;另一部分由斜直线、侧弧及凹边三角纹组成。

回旋勾连纹曲腹盆仰韶文化中期正宁县宫家川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甘肃的仰韶文化中期,以大地湾三期遗存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天水、平凉、庆阳以及陇南的东半部,洮河流域也有少量发现。正宁县宫家川遗址出土的回旋勾连纹曲腹盆,口径41.6厘米,高17.7厘米,底径14.1厘米。细泥橙黄陶,敞口宽沿,曲腹平底。上腹部施浅红色陶衣,黑彩,口沿一周饰三角纹,腹部饰典型的回旋勾连纹,由弧三角、圆点、弧线以及侧弧组成。该器物造型优美,堪称仰韶中期彩陶的上乘之作。

鲵鱼纹平底瓶仰韶文化晚期甘谷县西坪

甘肃省博物馆藏

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的鲵鱼纹平底瓶,口径7厘米,高38.4厘米,底径12厘米。泥质橙黄陶,小口平沿,颈部加饰一堆纹条带,溜肩,近直腹,平底。两侧有桥形耳。腹部饰一条鲵鱼,双眼圆睁,唇张齿露,长条曲折形身躯,首尾相接,两侧饰爪形纹。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但也有学者认为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伏羲氏的形象。

束腰网纹彩陶罐马家窑类型永登县杜家台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马家窑期又称马家窑类型。永登县杜家台遗址出土的束腰网纹彩陶罐,口径15.2厘米,高18.3厘米,底径7.6厘米。泥质橙黄陶,大口,上腹微鼓,中腹内收,下腹圆鼓,平底。上腹部有一对小鋬,下腹部有一对贯耳。施黑、白彩。口沿饰一周锯齿纹,罐身绘宽带纹、平行线纹、网纹和圆点纹。该器物不仅造型独特,而且使用了少见的白彩,线条繁多而细密,充分显示了马家窑期彩陶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旋纹带流敛口壶半山类型兰州市关庙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半山期又称半山类型,因年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洮河西岸的半山遗址而得名,属马家窑文化中期。兰州市关庙坪遗址出土的旋纹带流敛口壶,口径10厘米,高32厘米,底径15厘米。泥质橙黄陶,小敛口,圆鼓腹,平底。口外一周均匀分布有一管状流及三个鋬,中腹部有两耳。以红黑相间的宽带在上腹部绘出六个漩涡纹,下腹部则为平行宽带纹。

垂弧锯齿纹双耳罐半山类型广河县地巴坪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广河县地巴坪出土的垂弧锯齿纹双耳罐,口径17.5厘米,高30.3厘米,底径13厘米。泥质红陶,侈口,鼓腹,小平底,腹两侧附耳。施黑、红彩,口内绘垂弧纹,腹部绘多层连续垂弧纹和锯齿纹,黑红彩交替使用,由三组分层连续的垂弧纹组成整体图案,每层由两层黑色带纹和一层红色带纹组成,黑色带纹上缘绘向上的黑色锯齿纹。整个图案密集繁复,俯视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

折线纹筒状杯马厂类型永昌县鸳鸯池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马厂期又称马厂类型,属马家窑文化晚期。永昌县鸳鸯池出土的折线纹筒状杯,口径6厘米,高13.4厘米,底径6.1厘米。泥质土黄陶,单耳高于口沿。在红色陶衣上施黑彩,口沿内绘一圈垂弧纹,耳上绘平行线纹,杯身绘复道三角折线纹和平行带纹。

四大圆圈纹罐马厂类型永靖县楚家岭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永靖县楚家岭出土的四大圆圈纹罐,口径15厘米,高49厘米,底径12.5厘米。泥质橙红陶,施黑、红彩,口内饰一圈带纹和连弧纹,颈部饰菱格纹,肩腹部用红、黑两色绘二方连续的四大圆圈纹,圆圈内填平行斜条纹、勾点纹。腹中部绘黑色带纹和一圈水波纹。四大圆圈纹显示了马厂类型彩陶的独特风格。

人首陶塑马厂类型临夏市征集

临夏市博物馆藏

临夏市征集的一件人首陶塑,面长6.5厘米,宽6.5厘米,高5.5厘米。泥质橙黄陶,根据陶塑下部断茬判断当为器盖纽。面部呈圆形,两大耳半圆形,中间穿孔,两眼及嘴以刻剔的沟槽形式表达,鼻子堆塑而成。黑彩,以两条细线表示眉毛,并用黑色线条勾画双眼及嘴的轮廓,头顶和脑后用黑色线条绘成的毛发分向左右两边。尤为奇特的是,双眼及鼻孔下部均有两道下垂的线条,构成一副栩栩如生的痛哭流涕状。

菱格折带纹双耳罐齐家文化古浪县出土

古浪县博物馆藏

齐家文化因年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的齐家坪遗址而得名。古浪县出土的菱格折带纹双耳罐,口径9.3厘米,高20.5厘米,底径8.4厘米。泥质橙黄陶,腹部有一对小乳凸,肩部有一周等距离的六个小凹槽,原镶有绿松石,现已脱落。通体施浅红色陶衣,黑彩,颈部绘菱形网纹,腹部两面绘复线菱格纹,两侧绘折带纹。

人首陶塑齐家文化礼县高寺头遗址征集

甘肃省博物馆藏

礼县高寺头遗址征集的一件人首陶塑,通高12.5厘米,面宽8.8厘米,底径6.1厘米。泥质黄陶,雕塑面部饱满,中空,双眼及嘴采用镂空的表现形式,两耳和鼻子捏塑而成,双耳垂均有穿孔,鼻孔以两个小眼表示,额头有一周贴附的堆纹带,似为装饰,也有人认为是发辫。根据面部形象推测,应为女性造型。颈部和后脑部饰有横篮纹,据此判断时代当为齐家文化早期。这是一件珍罕的史前圆雕艺术作品。

圆点纹鹰形壶四坝文化玉门市火烧沟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四坝文化因甘肃省山丹县的四坝滩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中西部地区。玉门市火烧沟出土的圆点纹鹰形壶,高7.8厘米,长10厘米。夹砂红陶,器型呈鹰形,壶口位于鹰背,口沿有两个小孔;通体施褐彩,绘圆点纹。

太阳纹双钩纹带流壶辛店文化临洮县辛甸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辛店文化因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东岸的辛甸遗址而得名。出土地本名“辛甸”,因翻译之误,正式出版物的中文译为“辛店”,之后按照约定俗成原则再未更正。临洮县辛甸出土的太阳纹双钩纹带流壶,口径13厘米,高37.8厘米,底径11.5厘米。夹砂土黄陶,肩部带一小流。在白色陶衣上施黑彩。口沿绘宽带纹、平行线纹和水波纹,颈部绘回形带纹,肩部绘两组大双钩纹和太阳纹。

三角纹圆底双耳罐沙井文化武山县洛门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沙井文化因年发现于甘肃省民勤县的沙井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腾格里沙漠的西部、西南部边缘地带,即武威、金昌一带,向东南延伸达永登、兰州附近。武山县洛门出土的三角纹圆底双耳罐,口径8.7厘米,高23.8厘米。夹细砂土黄陶,施红彩,口沿绘菱形纹,颈部绘倒三角纹,肩部饰相向的三角纹,耳部绘菱形纹,腹部绘细长倒三角纹。

文章摘编自《甘肃美术史图鉴》

今日推荐图书

《甘肃美术史图鉴》

胡同庆郑怡楠著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7---5

定价:98.00元

扫码购书

《唐代莫高窟壁画音乐图像研究》

朱晓峰著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7---6

定价:96.00元

扫码购书

《陇东北朝佛教造像研究》

董华锋著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7---0

定价:68.00元

扫码购书

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xiazx.com/lxsly/8109.html
------分隔线----------------------------